两个病区床位已经满了,而此时,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卫庭的手机还在不停地响,他被告知,仍有危重病人需要协调床位,需要住进来。
“每天都像在打仗,根本忙不过来。”近日,我市迎来新冠肺炎感染高峰,医院呼吸科危重症患者随之增加。刘卫庭坦言,这是他从医二十年来最忙碌的一次。
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png/petbc0dHiarowH9laLPlH5uTiazCc2jxNjt4xDnXIGicXTIjKLvuTDCMQlfKrnVInAIof4NnviciaCqu15oKia9bG45A/640?wx_fmt=png"); visibility: visible;">
与刘卫庭见面的几十分钟是挤出来的,接受完采访,他就要赶去会诊。
“呼吸科变成重症区,其他科支援呼吸科。”刘卫庭说,这是医院的现状。面对骤然增加的患者,市中心医院实行“全院一张床”政策, 所有科室全力保障呼吸科病人的救治,通过扩展内、外科救治病区,合理整合床位资源,应收尽收,应治尽治,全面强化对呼吸疾病患者的救治。
刘卫庭介绍,在救治过程中,呼吸支持至关重要,如果患者能得到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,绝大部分都能挺过这一关。呼吸科在当下责任重大,也最忙碌。因此全院所有科室都需要收治新冠患者,呼吸科医生就要及时去会诊,不仅要给治疗方案,面对需要呼吸支持的重症病人,还要联系转科。
作为前线“指挥官”,刘卫庭主动挑起防控和救治的重担,很忙的时候就直接住在医院。随着患者大批量涌入医院,呼吸内科门诊工作量极大,原来门诊一天才80多个病人,现在一天要接诊200余个病人,其中绝大多数患者为新冠病毒导致的肺部感染。
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内收治的全是危重病人,且每天都是满床。为此,医院将所有病床、呼吸机都进行了统筹,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危重症患者。而刘卫庭负责全院呼吸危重症患者的会诊转诊,把需要呼吸支持的患者转入呼吸科,得到及时专业的治疗。
这期间,刘卫庭随时参与接诊、会诊、抢救,早晚查房,动态掌握每个患者病情,还要与其他专家探讨救治方案,分析总结,天天忙碌到深夜,甚至后半夜还在处理各种突发状况。
接不完的电话,跑不完的救治,14小时在岗,24小时随时待命,刘卫庭与病毒较量,与死神赛跑。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png/petbc0dHiarowH9laLPlH5uTiazCc2jxNjt4xDnXIGicXTIjKLvuTDCMQlfKrnVInAIof4NnviciaCqu15oKia9bG45A/640?wx_fmt=png"); visibility: visible;">
作为收治重症和高危重点人群的重要科室,很多患者需要气管插管,气道开放导致病毒更易传播。呼吸科医护,无一例外,科室全员“中招”。
要保证所有病人都有人去救,先“阳”的医护顶不住了,其他的人就顶上去。人手不够,科室就加密排班。放心不下病人,许多人休息一两天就赶来上班,戴着厚厚的防护口罩,常常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。
上月23日,刘卫庭也“阳”了,但好在“阳”的时间比较短。他笑着说:“是不是这三年抗疫时常接触病毒,身体适应了。即使发烧,也一天没休,努力扛也扛下来了,可以给同事腾一点时间休息。”在刘卫庭看来,也只有他扛下来了,病房里的患者才更安全。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,他必须全力以赴。
“呼吸重症室里,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有28人,使用有创呼吸机的有4人,这是从来没有出现的状况。” 重担之下,刘卫庭与科室团队依旧坚守岗位,没有一个人撂挑子。病房里住满了危重患者,气管切开、高流量氧疗、心电监护……稍不留神患者就会出现生命危险,一个班下来科室里的医护人员的腿都迈不开了。
而让刘卫庭触动最深的,是不断给予支持理解的患者家属。“如果可以的话,希望你们能好好休息一会。”“谢谢带病坚守的你们。”患者家属一句句的暖心话语,成为了刘卫庭这些日子里最好的精神支撑。
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png/petbc0dHiarowH9laLPlH5uTiazCc2jxNjt4xDnXIGicXTIjKLvuTDCMQlfKrnVInAIof4NnviciaCqu15oKia9bG45A/640?wx_fmt=png"); visibility: visible;">
疫情三年,何其艰难,刘卫庭有着最直观的感受。
作为市新冠防治专家组成员,刘卫庭始终奋战在一线。2022年4月,邵阳市出现新冠疫情,刘卫庭与省级专家组一起深入病房,查看患者病情,讨论治疗方案。9月底,受市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委派,刘卫庭再次直赴战“疫”前线。
11月,由于疫情变化,定点医院转至市中心医院东院,刘卫庭也随队来到救治点。随着患者的增多,众多高龄,基础疾病众多的病危患者前来就诊,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李再清的大力支持下,医院设立了由刘卫庭教授牵头组建呼吸重症专区。
一次,一个基础病众多的呼吸衰竭的新冠患者病情发生变化,刘卫庭带团队立即抢救患者。当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时,他默默让其他的同事暂时离开床旁,和麻醉科医生一起给患者做好气管插管。由于气管插管要气道开放,产生大量气溶胶,为了大家的安全,他将同事隔开在安全地带,独自承担感染风险。

在定点医院忙碌的日子里,刘卫庭一边参加疑难患者病症讨论,一边准备课件进行相关知识培训。仅有的一点点休息时间,还要挤出了给研究生进行课题指导,论文修改。可不为人知的是,刘卫庭患有心脏瓣膜关闭不全,支气管扩张,肺部还有结节。尽管身体不适,刘卫庭还是选择坚守在临床一线。
每当科室主任李再清问起他身体情况,他总是默默点头:“放心,我没事。”在抗“疫”前线,刘卫庭没有休息过一天,高大健硕的他日渐清瘦,即使这样,他还幽默地向同事打趣道:“你看我这样身材是不是更好了。”
这些日子,有着丰富治疗经验的刘卫庭成为了医院最“抢手”的人。他不仅承担着科室病人救治,还要参与全院的危重病人的会诊指导,以及对其他科室医护进行呼吸系统疾病救治的相关知识培训。
面对连日的高压工作,他从未说过困难,只是不辞辛苦默默付出,把精力都用在了救治上,他希望自己可以帮助到更多的病人。他相信,接下来的日子,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,就一定能迈过这道“坎”。
文:唐颖 李文娟 孟天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