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微导管在后交通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
2021-04-20 15:55:00 9015
  • 收藏



    病史简介

    患者基本信息

    女,53岁

    “突发头痛伴晕厥10小时”急诊入院。

    简要病史

    既往史:有高血压病史10年,不规律服用降压药

    新冠肺炎核酸检测:阴性。

    入院查体情况

    神志清楚,右眼睁眼困难,右侧瞳孔直径4mm,右侧对光反射消失;左瞳孔等大等圆,直径3mm,光反射灵敏。四肢肌力正常

    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

    头颅CT/CTA示:蛛网膜下腔出血;双侧后交通动脉起始段动脉瘤。



    治疗经过




    手术策略

    ①双侧后交通宽颈动脉瘤;右侧后交通动脉瘤(责任动脉瘤),瘤体近端颈内动脉段瘤化扩张(5.66mm),右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,后交通动脉必须保护;左侧后交通脉瘤(形态规则,家属商量择期处理)。

    ②右侧后交通动脉移行明显,若支架置入颈内动脉,颈内动脉瘤化增宽,无适合支架进行瘤颈口的覆盖,对后交通动脉的保护不确切。

    ③弹簧圈单栓,无需进行双抗,对后继治疗提供支持。

    4、压颈试验椎动脉造影右侧大脑后动脉不显影,为胚胎性大脑后动脉;介入栓塞时后交通动脉必须保护好。


    5、右侧后交通宽颈破裂动脉瘤,家属要求行介入栓塞;栓塞的难点在于保护后交通动脉,动脉瘤宽颈。瘤体近端颈内动脉段瘤化扩张(5.66mm),无适合支架。

    6、该病例思路,双导管弹簧圈动脉瘤单栓。





   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
    • 通路:70cm 6F长鞘+105cm 6F Navien 中间导引导管

    • 微导管:Echelon-10,SL-10

    • 导丝:0.014 Synchro

    • 弹簧圈



    手术过程
    1、通路建立:70cm 6F长鞘+105cm 6F  Navien 中间导引导管。



    2、路图下微导管Echelon-10到位后。



    3、微导管Echelon-10到位后,缓慢填圈,利用3D成篮圈的优势,远端成篮良好。



    4、造影见后交通未见影响。




    5、经微导丝引入SL-10微导管,微导管前端深入第一个弹簧圈内,缓慢填圈,将两个弹簧圈相互缠绕固定,避免弹簧圈脱出。





    6、再从微导管Echelon-10(第一根微导管),依次缓慢填圈,与第二个及后继的弹簧圈相互缠绕。




    7、最后SL-10导管填圈封闭瘤颈口








    术后造影情况
    术毕多角度造影:瘤腔内弹簧圈填塞致密,后交通血流通畅。


     病例总结

    1

    该病例为双侧后交通宽颈动脉瘤,右侧后交通动脉瘤为责任动脉瘤,右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。

    左侧后交通动脉瘤(非责任动脉瘤,形态规则,同期处理风险高,费用高,充分告知后家属商量后决定择期处理)。

    手术难度:后交通动脉必须保护。

    手术方式: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均可选择,开颅夹闭手术创伤大,恢复慢,患者及家属经过商量后,选择介入栓塞。


    2

    动脉瘤近侧颈内动脉瘤化增宽,无适合支架进行瘤颈口的覆盖,操作复杂,故选择双导管弹簧圈单栓,弹簧圈相互缠绕稳定填塞,整个操作过程中弹簧圈填圈致密



    上一页:医疗特色 下一页:没有了